close

  2012年跨領域學術研習營文章分享
〈「文與體」:跨領域對談  學術研習營紀要〉
作者:許暉林(台大中文助理教授)

pa2

國科會人文處鼓勵各學門舉辦跨領域主題研習營,中文學門召集人鄭毓瑜教授邀集賴錫三、陳瑋芬、蔡淑玲、黃冠閔、龔卓軍、高嘉謙教授共同籌畫,並由龔卓軍教授帶領南藝大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所師生精心籌辦的「文與體」跨領域對談學術研習營,於 2012 年 6 月 25 至 26 日假南藝大北畫廊舉辦。這次的研習營邀請了包括中文、外文與哲學等不同領域專長的八位論文發表人、十一位對談人以及數十位與會學人共同參與了兩天一夜的跨領域對話。「文與體」跨領域對談這一構想的提出,主要是希望探究人文學中概念形成與詮釋過程,並且檢視作為人文學科主體的「人」自身的感知體驗在此一概念形塑過程中的涉入層面,希望藉此疏理人文概念的生成脈絡。簡單地說,這個研習營的目的就是試圖藉由人文學科中不同領域的對話,開啟我們對於作為人文學科核心概念的「人」與「文」之關係的一種自省性思考。

這場對話由法國巴黎十大的亞蘭.米龍教授的〈論文化交織〉開場。論文以法文發表,由蔡淑玲教授擔任現場口譯。米龍在法國哲學關於語言與主體的議題脈絡下提出了「交織」(Mètissage)或者說是「混雜」的概念。首先,所謂「交織」指的並非只是兩種(或以上)不同的元素(或主體)混雜融合在一起的結果,而是指主體「內在」原本就充滿的歧異 / 義與異質性的表現,或者說是對於主體具有內在統一性、單一性想像的質疑。若從算術的觀點來說,「交織」指的不是「一加一為二」的加乘結果,而是以減法的概念,通過代表著歧異 / 義、分岔、複數的「二」的存在去質疑「一」的可能性。而即使「不分岔」也並不意味著無可質疑的統一性,而是混雜就存在事物本身中,就如同混血的情形那樣。混雜早就存在,預告著陌異性、分岔、裂痕、混血⋯等等。再者,同樣從數字的概念來思考,「一」還代表了一個數字上的基點,有了這個基點的界定也才能夠開始運算加法,也才有所有的關於累積以及隨之而來的「進步」的概念,而伴隨著「進步」的概念則是對所謂的「真理」的想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交織」的概念對於「一」的質疑,其實就是對於「固定」、「界定」以及「真理」的質疑。

PDF全文下載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uclcon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